单线栗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人类总是希望,两只手都在忙的时候,还能多出一只手来 (做些什么) 。
一水之隔的东瀛人,对此事尤其喜好——
来自ATR石黑浩特别研究室的科学家西尾修一,和小伙伴一起,开发了一只脑波操控的机械手。
这样的设备,不需要任何肢体动作的驱使便能工作,登上了Science的机器人学子刊。
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双手打字也很难证明你的清白。
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脑波
人类的双手,进行不同操作的时候,脑电活动也是不同的。
比如,想拿起一杯水的时候,脑海里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会活跃起来。而打字的时候,兴奋的区域又不太一样了。
所以,拥有脑机接口 (BMI) 的机械手,就要依靠算法,把不同动作对应的脑电波波形区分开来,才能理解人类的意念,然后执行。
不过,贴满大脑四周的电极,加上训练有素的算法,还不足以让人类自如地控制这只新来的手。
毕竟,大脑还要指挥长在身上的一双老手,多线程工作,人类也需要修炼。
单线程选手的忧伤
西尾桑和小伙伴,找来了15位 (健全的) 志愿者,先让他们执行两项任务 (非同时) ——
自己的手,要端起一块板子 (四周有不结实的围栏) ,保持平衡,让上面的球不要滚出去。
机械手,要抓起别人递过来的一个瓶子。
其中,机械手的任务,计算机要读取脑波,记录下活跃的神经元,感受到人类要抓瓶子的意图,把想法变成现实。
然后,重点来了。
下一环节,每人都要同时完成上面的两项任务,只要一项失败就不算成功。
结果,成功率约为3/4,实属不易。
另外,有一部分人同时做两件事情的能力,明显比其他人强,这里存在两极分化。厉害的那些多线程人类,成功率能达到85%以上;而不太厉害的单线程人类,成功率只有52%。
研究人员说,失败也不代表系统的失败,是人类的问题。
不过团队也发现,训练多任务技能所需的时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久。研究人员觉得,在脑机接口的加持之下,人类的学习能力,还是可以增强的。
你选哪一个?
长久以来,岛国偏爱许多手。比如,这是庆应大学之前发布的MetaLimbs。
不同的是,没有脑机接口,机械手的动作是靠脚控制的。
那么问题来了,哪一种更适合单线程的你呢?
Science Robotics论文传送门:https://ift.tt/2Lrh7vq
— 完 —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量子位 - 知乎专栏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