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星期五

Waymo又一次性壕购6.2万辆无人车,现在Uber都想叫爸爸了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整个自动驾驶圈都被Waymo吓尿了。

就在今天,无人车跑得最快的Waymo随手壕了一把:一次性下单62000辆克莱勒斯Pacifica MPV。

生产克莱勒斯的FCA集团没宣布订单总额,不过如果按照公开单价2.7万美元~4.3万美元来算,这可能会是一笔16.7亿美元~26.7亿美元的大手笔交易,折合人民币大约107亿~173亿元,总之得有一百多个小目标了。

不知道你怎么看?不过从量子位听到的评价来说,不少无人车创业者都受惊了。

Waymo壕壕壕

毫无疑问,当这62000辆新无人车投入使用,Waymo牌无人车不仅比其他玩家多,还可能比当前所有无人车玩家测试车总和还要多……

就问你怕不怕?反正Uber准备叫爸爸了。

克莱勒斯Pacifica MPV,就是我们经常在新闻图片里见到的,在加州、亚利桑那等地路测的Waymo无人驾驶车辆。

FCA在公布这一订单的同时,还对外表示,他们正在和Waymo合作,探讨如何让自动驾驶技术获得许可,以便实现更大范围的商用。

FCA的CEO塞尔吉奥·马尔乔内表示:"FCA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和现实的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与Waymo合作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有助于推动前沿创新技术。"

而Waymo CEO John Krafcik对这项合作也津津乐道:"自Waymo成立第一天起,我们的使命就是研发最好的自动驾驶系统,让人们都用上自动驾驶系统,创造更安全的道路交通。我们很高兴能够深化与FCA的合作关系,这将帮助我们落地无司机的自动驾驶服务,继续探索未来的产品,来完成Waymo的使命。"

别忘了捷豹

当然,Waymo无人车可不止克莱斯勒一家。

他们不久前还在纽约和捷豹路虎高调牵手,说要合作推出世界上第一辆高档全自动驾驶汽车—价格约70万元的捷豹I-PACE车型。

这已经是Waymo继小型车、SUV、萤火虫,克莱勒斯MPV和卡车之后的第六款车型了。

连Uber都坐不住了

除了生产汽车的FCA与捷豹陆虎之外,提供打车服务的Uber也坐不住了,尽管Uber与Waymo此前曾经是闹上法庭的死对头。

据路透社及Engadget报道,Uber正在和Waymo商谈,讨论如何让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在Uber的打车app中。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周三说:"欢迎Waymo的车辆加入我们的网络。"他认为,当前进行的商谈标志着两家公司的和解。

科斯罗萨西将Waymo评价为"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供应商",他还说:"我们正在和Waymo商谈,如果能达成合作自然很好;如果无法合作,我们也可以接受。"

然而Waymo对此却拒绝发表评论。毕竟,没有Uber的人生,Waymo一样活得很好

何况此前Uber算是把Waymo得罪了一下。

去年,Waymo说他们一位跳槽去Uber的前员工,带走了数千份机密文件。这件事让双方闹上法庭,最终在今年2月以Uber把自己0.34%的股份(大约2.45亿美元)赔偿给Waymo而终结。

更重要的是,Waymo准备推出自己的无司机自动驾驶乘车服务app,此前已经和Uber的竞争对手Lyft建立了合作。

自2009年以来,Waymo的车辆已经在公共道路上行驶了将近1000万公里,在模拟环境中行驶了超过80亿公里,并进行了包含2万多种驾驶场景的测试。

截至5月18日,Waymo已经有51辆汽车在加州进行了配备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路测,并且是目前唯一一家申请多台车辆无司机路测的公司。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量子位 - 知乎专栏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via 量子位 - 知乎专栏 https://ift.tt/2J1JGya
RSS Feed

RSS5

IFTTT

Waymo又一次性壕购6.2万辆无人车,现在Uber都想叫爸爸了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整个自动驾驶圈都被Waymo吓尿了。

就在今天,无人车跑得最快的Waymo随手壕了一把:一次性下单62000辆克莱勒斯Pacifica MPV。

生产克莱勒斯的FCA集团没宣布订单总额,不过如果按照公开单价2.7万美元~4.3万美元来算,这可能会是一笔16.7亿美元~26.7亿美元的大手笔交易,折合人民币大约107亿~173亿元,总之得有一百多个小目标了。

不知道你怎么看?不过从量子位听到的评价来说,不少无人车创业者都受惊了。

Waymo壕壕壕

毫无疑问,当这62000辆新无人车投入使用,Waymo牌无人车不仅比其他玩家多,还可能比当前所有无人车玩家测试车总和还要多……

就问你怕不怕?反正Uber准备叫爸爸了。

克莱勒斯Pacifica MPV,就是我们经常在新闻图片里见到的,在加州、亚利桑那等地路测的Waymo无人驾驶车辆。

FCA在公布这一订单的同时,还对外表示,他们正在和Waymo合作,探讨如何让自动驾驶技术获得许可,以便实现更大范围的商用。

FCA的CEO塞尔吉奥·马尔乔内表示:"FCA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和现实的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与Waymo合作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有助于推动前沿创新技术。"

而Waymo CEO John Krafcik对这项合作也津津乐道:"自Waymo成立第一天起,我们的使命就是研发最好的自动驾驶系统,让人们都用上自动驾驶系统,创造更安全的道路交通。我们很高兴能够深化与FCA的合作关系,这将帮助我们落地无司机的自动驾驶服务,继续探索未来的产品,来完成Waymo的使命。"

别忘了捷豹

当然,Waymo无人车可不止克莱斯勒一家。

他们不久前还在纽约和捷豹路虎高调牵手,说要合作推出世界上第一辆高档全自动驾驶汽车—价格约70万元的捷豹I-PACE车型。

这已经是Waymo继小型车、SUV、萤火虫,克莱勒斯MPV和卡车之后的第六款车型了。

连Uber都坐不住了

除了生产汽车的FCA与捷豹陆虎之外,提供打车服务的Uber也坐不住了,尽管Uber与Waymo此前曾经是闹上法庭的死对头。

据路透社及Engadget报道,Uber正在和Waymo商谈,讨论如何让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在Uber的打车app中。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周三说:"欢迎Waymo的车辆加入我们的网络。"他认为,当前进行的商谈标志着两家公司的和解。

科斯罗萨西将Waymo评价为"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供应商",他还说:"我们正在和Waymo商谈,如果能达成合作自然很好;如果无法合作,我们也可以接受。"

然而Waymo对此却拒绝发表评论。毕竟,没有Uber的人生,Waymo一样活得很好

何况此前Uber算是把Waymo得罪了一下。

去年,Waymo说他们一位跳槽去Uber的前员工,带走了数千份机密文件。这件事让双方闹上法庭,最终在今年2月以Uber把自己0.34%的股份(大约2.45亿美元)赔偿给Waymo而终结。

更重要的是,Waymo准备推出自己的无司机自动驾驶乘车服务app,此前已经和Uber的竞争对手Lyft建立了合作。

自2009年以来,Waymo的车辆已经在公共道路上行驶了将近1000万公里,在模拟环境中行驶了超过80亿公里,并进行了包含2万多种驾驶场景的测试。

截至5月18日,Waymo已经有51辆汽车在加州进行了配备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路测,并且是目前唯一一家申请多台车辆无司机路测的公司。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量子位 - 知乎专栏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via 量子位 - 知乎专栏 https://ift.tt/2J1JGya
RSS Feed

RSS5

IFTTT

通用旗下无人车公司Cruise获软银22.5亿美元投资,是否分手在即?

苦栗子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昨晚,通用汽车官网发布消息说,软银愿景基金会向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投资22.5亿美元 (约合144亿人民币) 。

按照此前的计划,Cruise的自动驾驶汽车要在2019年实现商业化。如今看来,这个计划得到了软银的大力加持。

估值115亿美元

资金将分为两个阶段注入。第一阶段,Cruise会收到9亿美元。等到实现了商业化,便可以把余下的13.5亿美元收入囊中。

随着这笔投资的敲定,目前Cruise估值达到了115亿美元。回望2016年,通用买下Cruise的时候,只花了5.81亿美元。这两个数字之间,是接近20倍的差距。

交易完成后,软银将会持有Cruise 19.6%的股份。

而在软银的大手笔之外,通用自己也会为Cruise投入11亿美元。

您的方向盘呢?

当年收购了Cruise之后,通用的自动驾驶业务开始如火如荼。

到目前为止,通用已经在旧金山和凤凰城等地,进行过自动驾驶路测,并且还想要登陆纽约继续测试,是NYC,不只是纽约州而已。

然而,这一步计划,目前还没有获得官方许可。但不要紧,通用大胆的想法又不止这一个。

今年1月,通用递交了一项申请,大意是希望联邦政府,能允许"没有方向盘,没有脚踏板,也不支持任何手动操作"的无人车上路。

在公司的蓝图里,这是"机器人共享出行服务 (Robo Ride-Sharing Service) "的一部分。

分手信号灯?

现在,先把这些想法都放到一边。

原本看来,通用既有老牌车厂的硬件实力,麾下又有自动驾驶研发团队Cruise,无人车业务的发展"尽在掌控"。

不过,从华尔街传来的声音是,Cruise迟早会和通用分手

分析师似乎纷纷看到了这样的未来——

来自德意志银行的Rod Lache说,这笔投资非常关键,有了它Cruise将来就可能顺理成章地脱离通用。

来自摩根斯坦利的Adam Jonas说,软银这次给出的估值,比大摩给的估值高出了5倍。这样一来,投资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关注度便会提高。

大家的意思不难概括,有了钱景,就有了单飞的资本。

毕竟,一开始就是买来的。

不过,这个信号出现的也有点太快了。

买买买?

分不分手都是以后的事,眼下要注意的是股市。

消息发布当日,通用股价飙升12.87%,一转年初下跌的颓势。

刚才出场的那些分析师都说买,来自花旗的Itay Michaeli,给的目标价是70美元。

顺便一提,特斯拉股价跌了2.4%。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量子位 - 知乎专栏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via 量子位 - 知乎专栏 https://ift.tt/2LQTgSb
RSS Feed

RSS5

IFTTT

日本用活体肌肉构建机械臂,人类与机器融合取得新突破

夏乙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来,看一段亦可赛艇的视频。

一只其貌不扬的机械臂,颤巍巍地逐渐靠近塑料圆环,弯曲、抬起、带走它、移到旁边的圆柱上、伸直、放下它……

这有什么稀奇?

秘密就在机械臂上方两侧粉嫩嫩的部分。

那是,活生生的,肌肉!

对的,这个来自日本的机械臂采用了"生物混合(biohybrid)"设计,模拟人类手指的结构和功能,用两组大鼠肌肉来控制机械臂关节。

也许叫它"机械指"更合适。

而且,这个使用了活体肌肉的机械指,还能相互协作,提起重量更大的东西。不信你看。

上面这个混搭了活体肌肉的机械臂,出自东京大学的Yuya Morimoto、Hiroaki Onoe和Shoji Takeuchi等人。

如今登上Science Robotics最新一期封面。这足以证明其分量。有报道谈到这个研究时,称之为机器人领域的新突破。

活体机械指如何打造?

上面这个能直能弯的机械指看起来简陋,内部结构却并不简单,论文中有详细的介绍。

机械指的中心是一根"骨架",带有一个关节,骨架顶端和中间分别有两个电极。在两对电极之间,有四个活动的锚点,上面生长着两组对抗性的活体骨骼肌,下边的两个锚点带有柔性连接带,连到关节的两侧。

肌肉受到电流刺激会收缩,也就带动着关节运动,完成了机械指的弯曲动作。

虽说用到了活体肌肉,但制造过程中并不需要磨刀霍霍向大鼠。这些肌肉是直接从机械指的骨架上"长"出来的。

为了让树脂骨架长出肌肉,科学家们在上面铺满了包裹着成肌细胞(大鼠肌肉细胞)的水凝胶片。

水凝胶片只能保障肌肉长大,却不能一直让它存活下去。所以,这个使用活体肌肉的机械指有一个非常大的局限:只能生活在水里。

这么艰难,为什么还要用活体肌肉呢?

因为机器人通常用的那些塑料、金属之类的材料,无论是运动幅度还是弹性都比肌肉差远了。

一周的寿命

活体肌肉性能好,但真正用到机器人上,就面临这个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条肌肉能用多久?

这项新研究的答案是:"长达"1周。

论文的作者之一Takeuchi之前就在机器人上用过活体组织,但是,寿命都非常短,用不了几次,肌肉就会收缩到无法工作。

这次,为了延长活体肌肉的寿命,他们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结构:让肌肉对抗性成对排列。

所谓"对抗性",我们胳膊上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之间,就是这个关系。肱二头肌收缩时,肱三头肌自然就舒张开来,反之亦然。

这种设计,除了延长肌肉的使用寿命之外,还让这个机械臂的关节旋转范围达到了90度。

下一步

这个机械指目前堪称简陋,寿命也就一周,但是在它背后,是制造机器人的一种可行新方法,几位科学家的目标也当然不止于此。

他们接下来,不仅要优化关节结构、延长这种机器人的寿命,也想继续拓展的它的能力。

作者之一、东京大学工程师Takeuchi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说:"如果我们能在一台设备中加入更多这样的肌肉,我们就能复制出复杂的肌肉运动,构建像手、胳膊或者人体其他部分一样的机器。"

论文

如果你对这项研究感兴趣,可以前往Science Robotics观摩。传送门:https://ift.tt/2Lbkdij

或者,在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对话界面,回复"肌肉"两个字,即可获得论文的下载地址。

One More Thing

关于为机器人创造"肌肉"这件事,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

例如今年初,科罗拉多大学的学者们宣布正在研发和人类肌肉一样,具有自愈能力的人造肌肉。而且造价只需10美分。

这种机器肌肉学名是:液压放大自愈式静电致动器(HASEL)。这个技术未来有望简化庞大的金属机器人,并让他们能更好的模仿人类动作。

这个人造肌肉是由植物油、水凝胶电极填充的小袋构成。通电之后,电极周围的油会产生收缩,而断电之后,机器肌肉会放松下来。

整个收缩过程在毫秒内完成,丝毫不虚人类肌肉。

这项研究,也发表在Science和Science Robotics上。传送门:

https://ift.tt/2F2Umqz

https://ift.tt/2EbxrIf

去年底,哈佛和MIT携手合作,也开发了一个强大又廉价的人造肌肉。这个看起来软趴趴的东西,能提起比自身重1000倍的物体。

原理嘛,据说是受到折纸的启发。

这项研究发表在PNAS上,感兴趣的话,可以前往观摩学习。传送门:https://ift.tt/2zzgiGw

就酱。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量子位 - 知乎专栏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via 量子位 - 知乎专栏 https://ift.tt/2xybV1Z
RSS Feed

RSS5

IFTTT

自动驾驶雨伞身边走,一首凉凉唱起来 | 视频

安妮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几个世纪以来,每逢下雨,人类都采用一种古朴的撑伞姿势——手拿式撑伞。

笨重的雨伞把儿总是霸道地占据手中宝贵的地产,让你时时刻刻不方便。

脑洞新奇的岛国人民觉得这太土味了,并且表示不 能 忍,于是,开发了一种……自动驾驶雨伞(认真脸.jpg)。

先来观摩一下这把伞:

可以看出,这把由日本Asahi Power Service软件公司开发的自动驾驶雨伞具有以下特点:

  • 透明伞盖,宽约150厘米。
  • 体重娇羞,一把伞可重5公斤。
  • 一次喂饭,可续航20分钟。

诶等等……这场景,这参数,怎么都甚是熟悉……

哦……这……不就在大疆无人机上放了把伞么……?

是就是吧,也不妨碍人家售卖~要知道,这可是把有温度有态度的伞。

据Asahi Power Service的描述,它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无手遮雨遮阳,也在于无人机螺旋桨的转动带来了类似风扇的清凉效果~带你在炎炎夏日激爽一时。

不过,对这把伞的实用性还是有不少人质疑

一是确实是不用手撑伞了,但……好像还得用那个遥控器指挥啊,这技术操作难度,简直堪比操作"雨中挖掘机"。

二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岛国,无人机的允许使用区域着实有限,每日扛着10斤"以备不时之需"而且还不让用的东西,这又是何苦呢……

Asahi Power Service表示,目前正在用AI技术做头部跟随,让伞和手彻底分离,并且在应用场景方面,目前只计划在高尔夫球场等处私人场所出售。

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些担忧都太早了吧。

毕竟……毕竟,这把伞的售价折合成人民币,可是1700多块钱啊~

对了,脑洞大开的岛国人民之前还做一个自动驾驶拖鞋,感兴趣了解一下:

日本车厂最新产品:自动驾驶拖鞋!(不是开玩笑,有图有视频)

神奇。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量子位 - 知乎专栏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via 量子位 - 知乎专栏 https://ift.tt/2xunrvy
RSS Feed

RSS5

IFTTT

JavaScript 之父联手近万名开发者集体讨伐 Oracle:给 JavaScript 一条活路吧!- InfoQ 每周精要848期

「每周精要」 NO. 848 2024/09/21 头条 HEADLINE JavaScript 之父联手近万名开发者集体讨伐 Oracle:给 JavaScript 一条活路吧! 精选 SELECTED C++ 发布革命性提案 "借鉴"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