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星期二

这是发生在2017年科技圈那些「不堪回首」的重大失败,每一件都与你有关

编译 | 王宇欣、陈韵竹

编辑 | 宇多田


每年,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见证科技世界中一些重大失败,2017 年也不例外。


而今年,似乎有了一个明确的共同主题:安全。如果你的个人信息没有在网络上外泄,那么恭喜你,因为在美国,你完全属于少数幸运人群。

 

就在 2017 这一年,除了制作勒索软件已经变成了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你的手机也可能在监视你,甚至那些受到信任的的安全实用工具也毫无安全性可言。


事实上,要避免这些安全漏洞是非常困难的,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并不受你的控制。但是,你不能因此而忽视日益增加的在线骚扰以及在主流社交媒体上传播的虚假消息。


在同一时间,由于智能音箱的流行,访问与获得信息变得愈加容易——然而,如果你认为这些智能音箱总是对的,那么请三思。


以下是 PGmag(是美国最大且历史悠久的计算机专业杂志)整理出的 2017「让人不堪回首」的科技失败故事,它们或许与你无关,但却足以令整个科技圈引以为鉴。


Equifax 将大部分美国人置于危险境地


Equifax 今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这家美国三大信用局之一,被称为今年应对数据泄露的反应最糟糕的公司。




在今年 7 月遭到黑客攻击后,这家公司掌握的一半以上的成年美国人的数据被泄露。


超过 1.43 亿人受到波及,这些人的数据,包括全名、社会安全号码、出生日期、地址,有些情况下甚至连驾驶证号码都被黑客盗取。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直到 9 月份,也就是信息泄漏事件发生近 2 个月后,Equifax 才将此公之于众。


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为什么在数据泄露被揭露之前,一些 Equifax 高管会有时间抛售股票。


实际上,早在这起重大攻击的 5 个月前,在 Equifax 身上就发生过一起数据泄露事件,这被认为是由同一波黑客所为。

另外,事件发生后,Equifax 还要求人们到一个制作很粗略的网站输入个人信息,以检查自己的信息是否遭到泄露——这一举动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间就放弃了对 Equifax 的起诉。


综上所述,Equifax 首席执行官 Richard Smith 的被迫下台也就显得不奇怪了。


尽管 Richard Smith 的卸任对外被形容为「退休」,但没有一个 CEO 能够在公司发生了这样的戏剧性错误、采取的恶劣行径以及实施了失败的安全举措后,还能继续留任。


个人电脑清理工具 CCleaner 内含恶意软件


CCleaner 是一个计算机公用程序,数百万的 Windows 用户都在用这个工具清理可能不需要的文件。


可以说,这是一个受信任的应用。或者这么说,在 Cisco Talos 的安全研究精英团队发现 CCleaner v5.33 包含恶意软件之前,它是受到信任的。




开发人员 Piriform 确认这个恶意软件确实是存在的,而且会不断收集系统信息——包括已装软件列表、Windows 更新软件、MAC 网卡的地址,个人电脑的名字以及来自 Windows 注册表项的信息……


所有这些信息都会被发送到远程的服务器中。


现在这个公用安装包已经修复,不过,虽然移除了恶意软件,但是仍有超过 700,000 台机器受到感染。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恶意软件主要针对那些知名度高的科技公司,目的是窃取其有价值的知识产权与商业机密。


尤其针对思科、谷歌、因特尔、微软、三星、索尼、HTC、领势(Linksys)和威睿(VMware)等等。


Pirifom 表示,全面调查还在进行当中。但截止目前,我们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具体结果。


在发现这项攻击的时候,Cisco Talos 曾指出,要么是这个程序制作团队出现内鬼,要么就是 CCleaner 的构建环境遭到泄露。


俄罗斯在美国大选期间购买社交广告


今年我们才了解到,俄罗斯究竟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这件事上做到了什么程度。


在 2016 年美国总统选举之前,俄罗斯在全球社交平台上散布假消息并试图影响选民。但是这件事并不仅仅涉及「流氓账户散布假消息」——消息平台本身也默认了这些人的行为。




今年 3 月,Facebook 就曾透露,在去年的总统竞选活动期间,美国有将近 1000 万人看到了俄罗斯相关账户购买的政治广告。


这些广告内容侧重于「跨越意识形态的社会与政治分歧」,关注点涉及了同性恋、种族、移民以及枪支所有权等多个话题。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2017 年 11 月,马克扎克伯格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现在很烦躁.... 俄罗斯人正在试图使用我们的工具传播各种不信任。」


随后,他承诺「将在安全方面加大投入」,而这方面的支出将从公司的盈利中扣除。


首先,Facebook 正在构建一个算法工具,这个工具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向用户展示哪些账户与俄罗斯的网页有互动。


与此同时,Twitter 也向美国国会表示,俄罗斯的国有电视网络「今日俄罗斯(RT)」去年花费了 274,100 美元来购买美国的广告,大部分由三个 RT 账户刊登:@RT_com、@RT_America、和 @ActualidadRT。


上报一个月后,Twitter 基于美国情报调查结果,再结合自己的内部调查,禁止了来自 RT 与 Sputnik International(俄罗斯政府控股的新闻媒体集团)发布的广告。


为什么,小扎,为什么?


2017 年 1 月,扎克伯格曾起诉过夏威夷考艾岛上的数百人,这些人继承了他现在拥有的部分土地的所有权。


他尝试强迫这些人出卖这些经过几代人传下来的土地。正如你想的,这并没有给 Facebook 的 CEO 带来很多压力,他很快就放弃了诉讼。



时间再次推进到 2017 年 10 月份,扎克伯格为推动公司的虚拟现实业务,将因飓风带来巨大损失的波多黎各作为背景。他最终为此事向公众致歉。


在一趟虚拟现实之旅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虚拟形象去了岛上被洪水淹没的地区(上图)。


虽然官方表示,这仅仅是为了证明「VR 是一种引起人们关注的有效方式」,但有人却认为,它正在利用灾难来推广 Facebook / Oculus 的技术与产品。


针对这些负面反馈,扎克伯格表示:


「我的目标是展示虚拟现实技术如何提高公众认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但是我看到了一些评论,意识到自己没有清晰地展现出我的意图,我向所有被冒犯的人道歉。」


请处理好这些事,Twitter!


2017 年,Twitter 又在试图解决滥用和骚扰的问题上折戟。从某种程度上看,白人至上主义者在 Twitter 所提供的服务中的地位可以说明这一点。


此前,Twitter 曾给予 Jason Kessler 一个蓝色标记,而这个大 V 正是夏洛茨维尔(美国弗吉尼亚州中部城市)白人至上集会的组织者。


2017 年 11 月,在公众对这一决定进行了广泛的强烈抵制后,Twitter 对 Jason 的账户验证予以限制。


随后,Twitter 发布了一个新的认证指南,如果一个账户被发现宣扬仇恨或有煽动骚扰他人倾向,Twitter 将会删除验证徽章。




然而,在这一整年中,Twitter 一直在努力「弄明白」究竟哪些属于骚扰,哪些是违反了公司条款的行为。


这一点在该公司试图解释为何没有删除特朗普总统发布的误导性反穆斯林视频,但又给出了错误的理由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Twiiter 首先表示,这些视频仍然在线是因为它们「具有新闻价值或是为了公共利益」,但后来又改口说:「根据我们目前的媒体政策,这些视频可以存在于 Twitter 上。」


Uber 一年的数据都遭到泄露


2016 年 1 月,Uber 遭遇重大数据泄露,5700 万用户受到影响。


如果你不记得当时的报道,那没什么问题。因为有个很好的理由来解释——那时压根没有报道,Uber 当时决定压下这件事情。


事实上,直到 2017 年 11 月,Uber 新任 CEO Dara Khosrowshahi 才发现这件事,并将之公布于众。


事实证明,在黑客们承诺删除被盗的数据后,Uber 向他们支付了 10 万美元赎金;而处理漏洞响应的两名员工最终被解雇。




但是,Uber 的掩饰行径并没有被忽视,美国参议院和政府监管机构都要求 Uber 给出答案。


此外,美国制定了新的全国性泄露通知法,其中一条便是:隐瞒数据泄露将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


YouTube 大批广告商因不良视频内容上演《出埃及记》


2017 年 3 月,英国广告商们在发现 YouTube 部分视频中含有极端主义者、恐同者或种族歧视等内容后,陆续从 YouTube 上撤回了自己的广告。


而 Google 则以「将对广告政策与品牌控制进行全面审查」作为回应。




但就在上个月,广告商因为其广告出现在一些含有恋童癖与猥亵儿童内容的视频上后开始大批离去时,YouTube 才开始切实采取「损害控制」。


公司最终关闭了超过 270 个账户,删除了超过 15 万个令人不安的儿童视频。并屏蔽了超过 62.5 万个视频的评论。


此外,莫名其妙地,在搜索「How to have」后,网站的自动补全功能也开始返回「s*x with kids」。


在这两起关注度极高的事件后,2017 年 12 月初,YouTube 宣布正在强化自己的策略执行团队,到 2018 年该团队将增至 1 万人。


此外,许多视频上传者将被要求删除 YouTube 中违反政策的内容。同时,公司还将持续对公司的机器学习系统进行训练,以便在将来自动识别出类似的视频。


勒索软件市场的大爆发


当你的个人电脑被勒索软件(ransomware)感染的时候,你的情绪总会变得很激动:


所有文件均已被锁定,屏幕上显示出一个要求付款的信息,而且还会有个定时器给你一个相对精确的时间提示:那些你不想丢失的重要文件将在多久之后被永久删除。


因此,很多人决定付款也就不意外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今年勒索软件会成为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黑市。


影响范围最广的一个勒索软件名为 Locky,其每月收入超过 100 万美元,而其他勒索软件则收入有数十万美元。


真可谓是生意兴隆……




对于这种现状,安全专家给出的建议是——永远不要付钱。但显然,很多人不会理会这个建议。


而目前能给出的一个更好的建议就是,在被勒索软件感染前保护好自己的隐私,这样你就永远不会面对这样的抉择。


贾跃亭的法拉第……没有未来?


如果你想买一辆全电动汽车,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特斯拉。


但是,其实还有另一个看起来激动人心的全电动汽车公司——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可供选择……当然,是在它的汽车可以发布的前提下。


自动电力车 FF91 早在 2017 年 1 月的 CES 上就已亮相。但直到 2017 年底,即使有中国投资者投入巨款,法拉第仍被巨额账单所困扰。




未来会发生什么,现在尚不明确。你仍可以预订一辆法拉第汽车,公司也会继续谈论制造与产能问题,但是我们是否能看到它真正进入大众市场?法拉第未来能否成为特斯拉真正的对手?


嗯,在 2018 年,我们也许会得到答案。


乐视生态终成泡影


还记得那年大明湖畔的乐视生态(LeEco)吗?


2016 年,这家中国曾经的科技巨头出现在美国,开始出售自己生产的电视与智能手机。但是不到一年,这趟开场宏大的美国之旅看上去已经结束了。


就在 2017 年 5 月下旬,该公司的美国中心开始裁员,解雇了数百名员工,而剩下约 50 名员工主要扮演着客户支持(售后服务)的角色。


这家公司在美国的未来显然有点儿像是「身在美国说着中文的华人家庭」。我们将持续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




2017 年 4 月,由于「监管阻力」,该公司放弃了对 Visio(美国一家知名的高清电视机品牌)的 20 亿美金收购。


基于此,我们也许能预测到未来发生的事情。


此前,乐视生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贾跃亭曾表示,此次收购是「我们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打入北美市场的重要一步」。


而现在,我们不禁要问,这次放弃收购究竟是所谓「监管阻力」,还是退出美国市场的首个迹象?


语音助手仍需「大改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智能助手回答问题并依赖他们提供可靠的信息。但这些助理们还远远算不上靠谱,Siri 与 Google Home 在今年也证实了这一点。




2016 年 3 月,Google Home 被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消防车是红色的?」


而结果是,Google Home 的回答却扯出了伊丽莎白女王……完全讲了个 Monty Python(英国六人喜剧团体)式的无厘头笑话。


更糟糕的是,在被问到奥巴马是否正在计划政改时,Google Home 则表示奥巴马想宣传戒严令……(比国内的类似产品好多了好吗!至少还有个答案)


而未来要装在苹果音箱里的 Siri 也在上个月的演示中搞砸了。


当英国、波兰或澳大利亚的人们问 Siri:「演员 John Travolta 多大年龄?」


Siri 的回答是:「他在 2009 年 1 月 3 日去世了,享年 54 岁。」


但事实上,这个演员并没有去世。Siri 把 John Travolta 儿子去世的新闻报道和这个问题搞混了。


2018 年,我们等着 Google Home 和 Siri 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当然,也许 Alexa 会带来最荒谬的答案。


安卓之父的创业项目 Essential Phone 本质上失败了?


安卓联合创始人 Andy Rubin 设计了一款价格适当的旗舰手机 Essential Phone。听起来还不错?


没错。但是,对于智能手机的成功而言,一家创业公司需要的绝不仅仅是风险投资基金。


(他投资了约 3 亿美金,建立了 Playground Ventures 基金。还投资了 4800 万美元用于支持年轻的硬件设备公司。)




虽然 Essential Phone PH-1 结合了一流硬件和纯净的安卓软件。但自发布以来,一连串不幸事件接踵而至。


首先,公司给预订手机的客户发送邮件时共享了 70 份个人详细信息。Rubin 称自己要完全对这个错误负责,并将此形容为一种「耻辱」。


截止 2017 年 10 月,这款手机降价 200 美元,早期购买者将在 Essential 商店获得 200 美元的退款。


然而,就在 2017 年 11 月快结束时,有媒体曝光 Rubin 在 Google 工作期间曾有一段不当关系,之后几个月里,Rubin 暂时离开了公司。


而在最近,他卷土重来,但我们得看看 Essential 在 2018 年能否恢复元气。


您的这款低端安卓机里包含间谍软件?


Blu 是另一个在去年举步维艰的手机制造商。


安全公司 Kryptowire 在 Blu Advance 5.0 中发现了上海科技公司 Adups 的踪迹。


他们表示,这家中国技术公司在部分安卓手机上内置的间谍软件,可将敏感用户数据发往位于中国上海的服务器。


这些数据包括 IMEI 数据,SMS 日志和内容,通话记录,联系人信息以及 IP 地址等。但作为手机制造商,Blu 否认有任何不当行为。




2016 年 8 月份,亚马逊出于对间谍软件的担忧,暂停了 Blu 低端安卓智能手机的销售。


3 天后,Blu 手机又重新回到亚马逊出售,Blu 将其称为「虚惊一场」。


但在 2017 年 11 月,该公司进行了系统升级,却使 Blu Life One X2 智能手机出了问题。恢复出厂设置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也擦除了所有手机数据。


Blu 花费了几乎一周的时间发布了一个软件修复程序,其中包括在 SD 卡上下载另一个更新,并将其安装在手机上。然而,这个更新仍不能修复某些手机用户损坏的数据。


「我」认为 iOS 11.1 需要更多测试


操作系统更新非常重要。


通常而言,它们修复错误、关闭安全漏洞,从而让设备更加安全可靠。但 iOS 11.1 却并非如此。



安装 iOS 11.1 的用户都发现,他们无法输入英文字符「i」(我)。


键盘总是提示输入「A」「#」「!」等不同字符,并跟着一个带问号的提示栏,用 Unicode 写着「嘿,我看不懂」。


3 天后,苹果公司终于发布了一个补丁来修复这个故障。这个故障可以追溯到一个自动更正的问题。


苹果公司 HomePod, 你啥时候能来?


今年,智能音箱风靡一时。亚马逊通过其基于智能助手 Alexa 驱动的 Echo 占据统治地位,Google 也提供了 Google Home、 Home Mini 和 Home Max 等可供选择的替代品。


而苹果则不甘示弱在 WWDC(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自己的智能音箱 HomePad,并表示将在 2017 年年底发布。


但时至今日,HomePad 仍然没有出现。




苹果公司最终承认「我们需要多一点时间才能做好准备」,并将发布时间推迟到了 2018 年初。


考虑到 HomePad 售价高达 349 美元,推迟发布至少给我们更多时间来存钱。


在线办公工具 Google Docs 随机锁定文件


Google Docs 越来越受欢迎。这是因为它使我们在网络上访问文字处理器、电子表格与演示工具变得非常简单。


嗯,Google Docs 做得很好——但这至少在 Google 系统出现错误之前。




2017 年 1 月底,Google Docs 与 Google Drive 用户发现他们的许多文件被标记为「违反 Google 服务条款」。


这些违规文件被自动锁定,扰乱了人们的正常工作。


3 天后,Google 产品管理总监 Mark Risher 对此致歉,并指出 Google Docs 和 Google Drive 自动安全系统产生了一个错误。


这两个服务误解了安全系统的响应,并将无害的文件标记为 TOS(服务条款)违规者。


错误最终被修复了。但它也提醒着我们,完全自动化的系统可能并不完美。


GameStop 叫停 PowerPass


新年临近,GameStop(全球规模最大的电视游戏和娱乐软件零售业巨头)决定添加一些新服务。他们提出了一个名为 PowerPass 的订阅服务。


其概念很简单:


要求玩家支付 60 美元,作为回报,他们可以一次签出一个预购过的游戏,并在 6 个月期间交换获得想要的新游戏,在这个期间换几次都行。


然而,在 2017 年 11 月 19 日(PowerPass 本该发布的时间)的前几天,GameStop「暂时叫停」这项服务。但这时已经有些玩家预购了 PowerPass。


奇怪的是,除了给出「一些程序限制」的理由之外,GameStop 没有给出其他理由。




以上这些所谓的「漏洞」、「错误」、「失败的策略」与「科技浪潮中的回旋」,成为 2017 年技术迅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难以抹去的「污迹」。


不可避免,这些「失败故事」会将在 2018 年持续下去,但能否迅速抑制各种不良势头,需要大小科技公司与创业者们以过去一年为警示,并时刻手握一把道德标尺。


]]> 原文: http://ift.tt/2Ctsezu
RSS Feed

机器知心

IFTTT

又一家智能硬件公司发布倒闭宣言:我渴望被收购, 但他们却突然变卦了

编译 | 张震

编辑 | 宇多田


如果翻看有关 Otto. 这家智能锁公司在 2017 年 8 月份时的报道,你会发现,这家创业公司曾「凭借」产品简洁的外貌、多功能性以及耐用性而备受赞誉。


而就在 4 个月后的今天,这家公司宣布暂停运营。


这是否能证明,一家创业公司的存亡,可能跟产品本身无关?




2017 年 8 月,智能硬件公司 Otto. 终于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的第一件产品——智能锁。但你可能很难想象,这家公司成立于 2013 年。很不容易,4 年后,产品终于出炉了。


而「停止运营」这个决定是公司在圣诞假期开始前决定的。公司创始人兼 CEO Sam Jadallah 发布了一篇长文来说明这件事情,现在这篇文章就挂在这家初创公司的官网上。




「So Close」——这篇文章就像是一份对这家硅谷公司短暂生命的延伸性调查,并冠以一个言简意赅的题目,来表达团队离真正将产品推向市场其实仅有一步之遥。


在某个周末接受科技媒体 TechCrunch 的采访时,Jadallah 曾表示,公司的智能锁生意其实已经进入了「生产线制造」这一环节。


但如今,这些看起来契合 AI 概念的锁却堆积在仓库中无法卖出。而创造出它们的这家初创公司实际上也已经运营不下去了。


做硬件很难,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为何一家公司都要推出大众性产品了,却无法迈出最后一步呢?




CEO 承认,他发表的是一篇面向所有创业者的警示性文章,目的是让人们看到硅谷这个所谓的「科技创业天堂」的多变性。


他认为,无论公司命运是长是短,它最终都将被某些拥有更多资源与市场经验的人收购。但不到最后一分钟(这里指收购完成),你无法预知自己是否会突然出局。


「你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且允许自己犯错的余地也会小很多。


打造一个真正被人叫好的硬件产品,你需要无数资源,而这种资源最可能掌握在大公司手中。坦白来讲,这也是我对收购感到兴奋的原因之一。


因为,我知道收购会将我们带出风投资本市场的循环圈,然后把我们的产品交到一个懂市场,懂运营的公司手中。」


他在这份「告别宣言」中明确表示,这项将硬件推出市场的计划之所以会在最后 100 米冲刺阶段「猝死」,就是因为有一家已经决定将要买下 Otto. 的公司撤销了自己的收购计划。


他提到,这份收购协议的一部分,是 Otto. 在 2017 年 12 月与这个潜在收购方签署的,而这项协议也限制了奥托继续筹资的能力。


因此,当后者意外退出交易时,Jadallah 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现金可以继续维持公司的运营。


「我们已经完全没钱了,根本不可能在未来几个星期内把更多的产品生产出来并卖出去。」


他在这次采访中并没有提到那个对 Otto. 感兴趣的收购方名字,不过记者猜测,世界上最大的锁具制造商 Assa Abloy 肯定会对 Otto 有兴趣,后者最近刚刚收购了智能门锁公司 August Home。


对大的玩家来说,这个市场无疑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物联网硬件的品类增长速度丝毫没有放慢脚步的迹象。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NPD 的报告显示,2017 这一年,智能家居销售实现了 43% 的增长。虽然安保产品在这个增长中贡献了很大的份额,不过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等待挖掘。


产品向 iPhone 看齐?你愿意买一把 699 美元的锁吗?


当然,Otto 的产品在发布之初不是没有异样的声音,但公司一直认为它找对了成功的途径。


与此同时,公司也跟随 Nest(Google 母公司旗下的一家智能家居公司)的脚步,招募了一些苹果公司的前员工从事研发创新,试图生产出一款主打精美外观的智能防盗锁具。


但问题来了:


虽然今天的 iPhone 售价已经达到 1000 美元,但相比苹果,一款售价 699 美元的智能防盗门锁对大多数人而言可以承受吗?或者说值得下手吗?


此外,想要进入主流的智能门锁市场,真的应该与手机行业标杆产品的价格为目标吗?


Jadallah 确实是这样认为的。而在接受采访时,他曾表示,这个未透漏姓名的公司将在几天之后就要收购 Otto.。


然而,这家收购方最终还是变卦了。


Jadallah 从头至尾都没有给出这个潜在收购方退出的具体原因。他只是强调,产品的价格根本不是个问题。


「在第一次会面之前他们就知道了价格,他们是一群很聪明的人。」他说,

「这并不是『一个没有市场却野心勃勃的产品故事』。我相信,我们的产品定价没有问题。我们创造的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在不同价位的产品上。」


事实上,他又在随后的一封邮件中这样补充道:收购方相信,公司可以在某些市场卖出更多的产品。


但现在,这一点肯定已经有些争议了。


尽管公司当前应该思考的是,堆在仓库中的智能锁应该怎么处理,但目前并没有人真正去销售这些东西。


而更让人有疑问的是,在 Jadallah 的描述中,这项即将到来的收购似乎意味着公司并没有 Plan B(其他方案)。这仿佛就是,他们在全心全意等待被收购。


「初创公司的命运就是一个二进制方程,」Jadallah 这样表示,「从极高的地位沦落到低估,只在朝夕之间。」


早在2017年12月初的时候,公司 Facebook 的主页还在推销这款产品,广告模仿《星球大战》新片,希望用户可以用他们的产片「解锁黑暗面。」


然而,就在两周以后,另外一家初创公司却走入了黑暗之中。


]]> 原文: http://ift.tt/2CGXKa0
RSS Feed

机器知心

IFTTT

「我们只投这两种AI公司」, 三位局内人首次公开AI投资的技术与产业标准

撰文 | 景和


根据乌镇智库发布的《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2017 》(投资与融资篇),自 2000 年以来,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额连年攀升,尤其是在近 5 年,人工智能的浪潮迅速卷来。


而从 2000 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总额达到 288 亿美元,其中 224 亿美元是近 5 年人工智能融资之和。2000-2016 年,中国人工智能融资规模累积达 27.6 亿美元。


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企业,都无不参与其中。前者进行投资,后者或孵化或投资。




「很多时候,技术是全球化的竞争,视野不能只停留在国内。」2017 年 12 月 21 日,「2017 安创成长营 4 期 Demo Day」的媒体采访上,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光如此说。


实际上,近几年中国资本正在大面积出海,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中国资本在海外如何投资,在中国又如何投资,有着哪些不同的投资策略?相比投资机构,孵化器又有哪些投资策略和孵化策略?他们选择项目的标准又是什么?


国外投基础创新,国内投应用创新


杨光坦诚,他们在国外与中国的投资策略不大一样,在国外会投资底层创新的人工智能公司,在中国会投资应用型人工智能公司。


以中国资本出海的重要着陆地以色列为例。


具体来说,以色列国土面积少,只有 2.2 万平方公里,仅相当于 1.5 个北京,人口 850 万,只有北京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天生条件决定他们的技术创新无法针对 C 端用户,只能专注于底层技术创新。事实上,在人工智能领域,以色列也更多偏向于为B端客户服务。


比如自动驾驶领域。除了被英特尔以 153 亿美元收购的 Mobileye 之外,以色列还有其他创新公司,他们并不直接研发自动驾驶系统,而是为自动驾驶公司提供服务。比如,Foresight 研发的 ADAS 系统基于 3D 技术、先进的算法和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实时分析周围的环境信息。Innoviz 的汽车级 LiDAR 装置能够提供高清 3D 扫描技术。Cognata 通过 3D 模拟真实城市来使自动驾驶汽车完成测试,Oryx Vision 应用微天线技术,能够区分现存系统中的各种差异等。


「以色列为什么具备底层创新的氛围,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做底层创新,是因为跟中国相比,以色列没有本地的消费市场,必须花费两三年的时间,甚至是跟 Mobileye 一样用九年时间去做底层的研发。」杨光说。


另一方面,研发底层创新技术的以色列因为没有本地市场,因而需要寻找国外市场,过去是欧美,如今是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土地辽阔,人口数量多达 10 多亿,而且越来越多的产业链已转移到中国,比如消费电子,因为华为、小米的崛起,手机产业链已转移到中国。


然而,中国过去互联网的增长主要依靠人口红利,创新主要集中在应用层面,这使得中国并没有太多底层创新的氛围。「中国有大量优秀工程师,甚至是 CTO 级别,当他们出来创业时,希望一两年就有产品出来,从而快速迭代。」杨光说。


「这个时候可以投资能在中国被应用的国外底层技术,一方面投资会增值,一方面可以让中国的公司更早接触到非常底层的技术。」杨光说。


在中国则偏向于投资应用层面的公司,「中国投资应用层面的公司,能积累足够多的数据,比如海康、大华,其他医疗 AI、金融 AI 公司,在垂直领域做深做透,积累足够数据,将行业吃透,就能形成跟巨头抗衡的资本,整体上来说,这些公司也可以成长得更大。」杨光解释他的投资策略。


作为投资人,杨光投资了以色列的 AR 眼镜光学方案厂商 Lumus,双镜头摄像头解决方案商 Corephotonics、激光雷达供应商 Innoviz 等公司。


而在中国,杨光介绍,他们看好两个方向:


一是 IoT。尽管人工智能赋予传统行业是趋势,但在杨光看来,目前还有很多行业无法应用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的一大要素就是数据,而物联网就是数据的来源。因此,他看好传输芯片、各类传感器等。


二是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比如,智能驾驶、金融、机器人、安防。畅圣科技就是耀途资本投资的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公司。


但杨光认为,AI 真正要想在中国普及,不仅需要已经有技术的互联网模式公司,还需要根本性的创新,只有这样,产业链才能上一个台阶。「中国下一轮创新或技术升级,根本还需要从底层,包括标准、硬件、知识产权等,往应用层走。」杨光总结道。


OPEN AI LAB 创始人兼董事金勇斌认为,中国从 1980 年代到 2000 年,制造业是突飞猛进的 15 年,下一个15 年,无论是通过投资的方式,还是通过自身研发的模式,中国在基础技术和知识产权还会不断突破。「整个知识产权放在中国,既是国家意志,产业和资本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是整个的大趋势。」他说。


投资机构看重财务回报,加速器看产业资源


实际上,参与人工智能大潮的,除了耀途资本这类风险投资机构之外,还有各类孵化器或加速器,其中不乏巨头企业设立的孵化器,比如 Microsoft Accelerator。


2015 年 9 月 ,半导体知识产权授权与技术服务商 Arm 宣布与中科创达成立 「安创空间( Arm Accelerator )」,是第一家基于 Arm 全球生态系统,聚焦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产业的创新服务平台。该加速器致力于帮助技术驱动型创新创业企业精准对接生态资源、投资机构、销售渠道、宣传渠道,提供一站式深度加速服务;帮助资本市场挖掘早期优质项目;帮助大企业提供定制化创新方案;帮助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落地。通过整合Arm生态和产业链资源,推动全球创新。


2016 年 1 月,安创空间正式启动「安创成长营」项目 , 迄今为止 ,已举办四期,孵化加速数十个项目;产品和技术被宝马 、吉利 、戴姆勒 、奥迪、博世、 海尔、科沃斯机器人 、 中移物联网、海尔、美的等厂商试用或采用 。地平线机器人、深鉴科技、 西井科技、KITT.AI、声智科技、速感科技等公司都是成长营成员。


作为企业创立的加速器,安创空间在选择项目上,与纯投资机构的耀途资本有何不同?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虽然我们也有产业背景,但更多是财务投资,看重财务回报,因此选择项目的标准会有所不同。」杨光说。


「未来在技术领域投资,是需要产业背景的。我们投的时候也要建立产业背景,并不断打造自己产业的生态链。」在金勇斌看来,他们投资创业公司时,看重的不是流量,而是产业资源。


而安创空间合伙人满坤总结称,大多数早期创业公司技术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作为加速器,要帮助企业加速技术实现的过程,比如地平线、圆周率软件等成员公司,安创会在研发过程中帮助他们,与 Arm 及 Arm 生态体系的厂家合作。此外,帮助他们与大企业进行合作,并进行场景化落地。


在此次 DEMO DAY 活动上,一些典型技术公司已经开始商业化应用探索,也有大量公司不仅仅扎根本土市场,而是从一开始就在技术团队与融资方面选择了全球化布局。


随着苹果公司采用 FaceID,摄像头解决方案公司备受关注,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 2018 年将会成为爆发年。在安创成长营 4 期成员中,来自硅谷的 Bellus3D 采用结合双目视觉和结构光优点的技术方案,专注于在手机平台上做高解析度的 3D 人脸扫描和建模。




关于技术路线选择,Bellus3D 亚洲商务开发副总裁侯典宏分析称,「结构光有非常大的生产制造的问题,还有后面维护的成本。我讲一个例子,现在只要苹果手机扔到地上,人脸识别就不能用了,你送到苹果也没办法修,必须要送到工厂。但是我们有一个特别技术,就算你扔了,照样可以识别出来。」


Bellus3D 使用简单,接上上平板,打开 APP,使用者向左转、向右转再经过 15 秒钟的运算,就可以产生高解析度的 3D 点。据了解,今年年初,公司第一次发布产品并开放开发者计划。截至目前为止,与 15 个国家 50 个不同的公司和团队,开发各种不同的应用,在三年内主要瞄准金融机构的支付场景、安防等应用方向。Bellus3D 曾获得美图、中科创达两家中国公司的投资。


附:安创成长营第四期团队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OPEN AI LAB


OPEN AI LAB 是由 Arm 联合产业伙伴发起,于 2016 年 12 月成立。汇聚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和高端人才,以开放和创造性的协作方式联合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构建面向嵌入式人工智能计算生态,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部署和应用场景边界拓展,为最终实现万物皆智能贡献力量。


量子云 Quantum Cloud


量子云未来(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整合影视行业上下游产业的云计算方案解决商,其影视生态云计算(简称「影视云」)以分布式网络架构和高性能计算技术为主,为垂直行业提供完整的网络架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大数据的解决方案。量子云成立于2014 年,在北京、无锡、青岛、大厂和美国硅谷等地设有办公室。


芯仑 Celepixel


上海芯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CelePixel Co.,Ltd ) 成立于 2017 年 7 月,前身是在新加坡成立的 HillhouseTechnology Pte. Ltd , 是一家提供集成化的传感器系统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传感器芯片技术,管理经验丰富的领导团队和强大的市场渠道。我们的目标是创造高效的图像处理系统,将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嵌入传感器芯片并将其与网络甚至是云基础设施相连接,推动机器视觉产业发生根本变化。我们的平台能够满足不同产业对于高速追踪以及实时数据处理与通信的需求,这包括自动驾驶,无人机,实时智能监控,高速铁路,地铁,以及虚拟现实等等。


合一智芯 Heyintelligence


合一智芯科技专注于面向机器视觉领域的端侧软硬件IP开发及芯片设计。公司成立于2016年底,团队成员均来自于ARM、威盛、英特尔、英伟达等知名芯片设计公司,拥有多年视觉与图像算法研究及GPU核心设计经验。公司致力于通过定制软件+专用芯片的组合,大幅提升端侧智能化质量与效率,通过工程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大幅降低机器视觉方案应用成本。目前公司基于深度学习的软件IP已在中国航天系统的安防类产品中落地。


Bellus3D


Bellus3D is the innovative leader inhighresolution 3D face scanning and face ID technology designed for mobileplatforms. The company's first product is the Bellus3D Face Camera Pro™accessory camera for Android OS which begins shipping to customers in Q1 2018.Bellus3D is a venture-backed Silicon Valley startup founded in March 2015.


东古航空 DoAero


上海东古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集无人机研制、行业应用、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专注为能源、环保、警用和安防等行业提供基于无人机的空地一体安防监管系统。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工业级电动多旋翼无人机,采用全碳纤维一体成型和折叠设计,具备全天候作业能力。在安全、航时、智能、便捷等方面国内领先,环境适应性超强,获得了中国航天国家级检测机构的检测和认证,该机型已在能源行业常态化运营30000公里零事故。


纬目信息 VISM


VISM 是以核心技术为驱动的企业,在 ARM 系统上使用整合算法提供眼球追踪技术。我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高精度对眼睛注视位置的追踪。目前已经应用在许多 AR/VR 等头戴式显示设备。我们通过对眼睛运动的准确计算,提供了更好的交互体验,因为我们相信用眼睛进行交互是更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广告、教育、医疗保健等细分领域,我们的产品也会带来更多增值服务。


赛鲁班 Sairobo


杭州赛鲁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智慧医疗、智慧健身等领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方案。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成员主要来自阿里巴巴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股东成员包含原淘宝总裁姜鹏。公司于 2017 年 7 月完成天使轮融资,由ARM 旗下安创导师基金领投,天使轮估值 1 亿元。


英汉思机器人 Enhanced Robotics


英汉思机器人是一家从事轻型动力外骨骼研发的科技企业,专注于在日常生活场景下使用的外骨骼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化。该动力外骨骼技术可以实时检测人体行走步态,通过智能的控制算法与位于人体膝关节的驱动装置为老年人提供外部助力,从而恢复老年人的行走功能。我们希望数以百万计具有行走障碍的老年人可以更好地行走与生活。


数伦科技 Digican


该智能系统是经公安部认可并在未来几年将在全国全面推进的全新汽车智能化电子标识系统。该技术权属苏州数伦科技公司及其科学家团队。苏州数伦是世界领先的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交通服务提供商,它现在是中国炙手可热的智慧交通行业的大数据云计算公司。苏州数伦基于国际前沿的无源 DSRC 通讯技术的汽车电子标识,可在车辆 200km/h 以上高速行驶条件下远程动态采集车辆信息,车辆识别率达 99.95%。车辆在高温、低温、辐射、雾霾等各类环境下能被正常识读,从而实现对交通秩序的有效精准智能管控,将引领智能交通基础性的变革,深刻影响交通智慧化和人们出行的方式。该技术的初始阶段最早在 1990 年就在美国高速公路、美加边境高速通关领域应用,之后,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也纷纷效仿美国,目前此项技术经过数慧公司持续多年研发和应用是一项全新的智能识别新技术。目前,数伦公司已得到公安部官方认可并推广。


广懋创新科技 Maxustech


深圳市广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5 年 9 月,是一家专注于人机交互和普适计算( Ubiquitous Computing )的前沿技术公司。目前主要以超声感测( Ultrasonic Sensing )技术为核心,提供物联网感知、交互和通信三个方向的行业解决方案及创新产品。公司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外一流高校,是国内最早研究超声交互技术的团队之一,前后获得两轮融资。


熠知电子 ThinkForce


上海熠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ThinkForce)于 2017 年由来自芯片设计、算法软件、系统开发领域的资深专家创立。我们立志设计融合一流AI算法和先进制成工艺的智能芯片,并以此构建人工智能硬件平台,提供一站式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我们与行业内最具领导力的公司深度合作,共创人工智能生态,共建人类智能的未来。在行业伙伴和顶级风投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将以我们的产品向中国、向世界输出最智能的计算能力。


宇树科技


杭州宇树科技( Unitree Robotics )着力于使用最新的机电技术、控制技术,来赋予机械一丝灵动。给 大家带来高运动性能四足机器人。我们凭借自身对足式移动机器人硬件层面和控制层 面的系统性的深入理解,从电机设计出发,完全系统性的整合设计了整个机器人的软硬件结构,使得 我们的机器人无论在结构、动力性能、运动性能和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水平。


微纳感知


深圳市微纳感知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纳感知」),专注于机器听觉与声学信号处理技术研发,拥有业内领先的智能语音芯片级解决方案。面向语音增强和语音交互两大领域,微纳感知推出「灵听」智能语音解决方案,包括软核算法、芯片模组和融合云服务,广泛应用在会议通话,安防工业和智能语音终端产品上,助力客户产品智能升级,拥有更好的语音质量和人机交互体验。


联睿微电子


合肥联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5 年 6 月, 是由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华颖基金、合肥 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北极光创投、李世鹏(IEEE 会士,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 书长,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参与投资的半导 体芯片研发、设计公司,专注于可穿戴芯片及物联网无线通信芯片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 主要研发新一代低耗蓝牙系统核心芯片技术及其在 可穿戴、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我公司和台积电合 作,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 CMOS 亚阈值模型,设计 全球最低功耗的芯片。蓝牙芯片采用了台积电最先进的 40nmULP(超低功耗)工艺,集成了射频, 基带,MAC、 ARM CPU ,电源充放电管理,触摸和心 率测试等功能。


亿兆互联 E-maga Interconnect


深圳市亿兆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是亿道集团的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目前拥有 30 多项的发明专利受理通知书,是以 LoRa 通讯技术、LoRaWAN 协议、微软云、ARM 云、阿里云及 OneNET 云为基础的物联网产品、方案、数据服务提供商,是国内较早从事低功耗广域网( LPWAN )产品及解决方案研发的高科技公司。亿兆互联为物联网行业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物联网产品、解决方案及数据服务,帮助客户在信息社会获得成功。物联网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慧医疗、智能楼宇、智能灯控、智能停车场、智能物流、智能环保、生态园林、智能家居、智能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



]]> 原文: http://ift.tt/2CaznjD
RSS Feed

机器知心

IFTTT

2018年1月1日星期一

李开复:2018中国最大AI红利?是政策

李根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编者按:旧岁已逝,新年已来。2017年一年,中国AI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从顶会竞技,到创业融资,再到巨头布局,乃至大国博弈,AI有关的一切都在加速。那2018又会在此基础上塑造怎样的格局呢?哪些事件成为了AI发展的关键变量,中国AI又面临什么样的红利?

创新工场董事长、创新工场AI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博士,就此话题接受了量子位专访,谈到了他对2017年AI宏观发展的看法,以及对后续AI竞争格局的判断。

我们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对专访进行了第一人称改写。

△ 创新工场董事长、创新工场AI工程院院长李开复

最大变量

如果你问我2017年关于AI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会毫不犹豫回答你:一定是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不仅展示出了国家对于AI发展的重视,影响也将是全球性、历史性的。

在科技发展和政策规范的相互作用之间,最好的政策能够推动科技进步,不增加更多的限制,关于AI的发展规划,正在延续这样的传统。

我们之前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科技发展中,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我认为现在AI发展规划,能够让中国延续类似的成功。

这样的观点并非我个人之见,最近全球著名咨询智库欧亚集团发布了一份中国AI产业的最新白皮书,创新工场受邀提供了部分资料,其中欧亚和我们就中国政策执行落地方面有一致结论:由于中国政府在实现成果方面拥有良好的记录,这些政策规划应被认真对待。

举例来说,中国在2010年提出将成为高速铁路领域的世界领先者。现今,中国占有世界高速铁路的60%。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计划。几年内,中国的创业孵化器数量从2014年的1400个提升到8000个

所以没有理由不相信,拥有强大政策执行力和落地能力的中国,将会为全球AI的发展注入不可估量的"变量"

欧亚报告中国AI政策图

大国竞争分水岭

既然我认为AI政策是2017最大的变量,不妨举了最近的具体例子。

12月18日,北京刊发了无人车路测的细则,相比美国原本就宽松的交通政策,中国在允许无人车上路方面算不上早,而且从细则来讲,限定时间区域、明码标识"自动驾驶"等都看起来更严格。

但对于中国来说,无人车是全新的新事物,一切刚开始,政策从紧到松也情有可原,因为一开始谨慎一点,随着技术提升,再不断改善政策,总会把事情推动得更好,过去也能看到不少这样政策推动科技发展的例子。

而且中国与美国不同,我们不能只看到加州吸引了全世界的无人车公司前去路测,也要看到有些州在相关政策推进上并不容易。

但中国只要首都性、中央性的政策出台,还会带动地方性法规出台,而且地方为了落地,可能不光会给相关企业政策上的扶持,也会有财务上的补足,这会促进整个生态的发展。

另外,不能忽视的是美国选举和工会传统会对无人车等AI发展造成的阻力。

前几天,Jeff Dean(量子位注:Google大负责人)还转发评论了我谈论中美AI不同的MIT演讲,他为目前美国的AI推进和人才政策感到担忧。他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粗暴的美国民族主义者,一直倡导的科技进步也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但对于目前人才和科技发展方面的政策,他开始越来越多出面发声。

美国正在发生什么呢?像无人货车一项,是自动驾驶方向上的重要的垂直应用,但由于货车司机担心失业,于是卡车司机工会请求交通部延迟自动化卡车测试,这会造成无人货车技术研发上的进展缓慢。

所以现在我们无人车路测细则出台,我不认为中国不是没有弯道超车的理由。

关于无人车的研发,美国在技术推进上肯定要比中国早和快,但无人车最终还是要落地到具体场景的,在美国跑得很顺畅,不一定就能适应中国的路况,所以现在北京允许上路路测,不仅会节省更多中国无人车公司的跨洋协作成本,也能更快在中国路况场景下把无人车开起来。

国情优势

中国在政策方面的优势还不止于此。还是围绕无人车,可能还有一些路测之外的侧面——无人驾驶引发的安全问题、失业问题,还有交通设施上的作为等等。

比如交通设施上的作为,中国就会主动做一些事情。现在有些地方在和阿里合作城市大脑,也有和滴滴、摩拜的合作,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一些修改,这都会利于无人车更快推进。

或许不久将来,中国就有一条专门的道路允许无人驾驶上路、允许无人驾驶和其他客用车一起行进,还有可能在道路上装载传感器,让定位感知不仅发生在汽车端,也在路网端,这样也会推进无人驾驶到来。

实际这些措施也不是不会在美国发生,但在中国,大手笔的改革的发生概率总要更高一些。也有一些新城市建设或城市翻新,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机会,可以把无人车融入其中。

再比如保险理赔,中国也可能比美国更利于无人车发展。假设在美国,一个年轻画家要是被Google的无人车撞伤了手,可能面临的将是天价官司,索赔天文数字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在中国或许就有伤害引发赔偿的上限规定,这在美国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样的不同是由于国情不同造成的,也不会短时间发生变化,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更理性快速解决问题,也就会更加利于整个科技新事物的推进。

至于AI带来的失业问题,这将是全球性的,不分国界。但中国也有优势,至少中国现在不惧怕讨论,而美国很多大公司都不敢公开谈论,担心引发民众反对。所以这不是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方式,历史趋势如此,阻碍是没用的,更多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疏导、解决问题。

我并非历史学家,但过往大的技术革命造成职业变革,人类都经验可循,而中国可能在集中人力物力应对大变革方面,做得还比其他国家更出色,我对此并不悲观。

建议

OK,已经足够宏观而细致地谈论了我认为2017的最重要"变量"。

那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给AI创业者一点个人建议:

大趋势如此,大环境更好,对于整个AI创业者都是好消息,那对于创业者来说,可能最核心的就是利用拥有的资源和技术,实现快速迭代和滚动,最好还能够在垂直场景中做深做透。

我们还是以无人车举例,如果你现在做垂直行业应用,仍旧有一些机会。比如借助Apollo这样的基础平台,做货车、巴士,甚至矿车等应用,跟具体场景紧密结合,给出你的产品方案和解决方案,并在市场中获得验证。

巨头推出的平台Apollo,今年的确做得很成功,但也不意味着别人没有机会,毕竟安卓之外,iPhone肯定也有市场和前景,你看驭势科技做的就是具体场景的完整方案,累积得很快。

另一个建议是留意交叉领域出现的新机会。

可能年初的时候还不好说无人车领域会有哪些新机会,但现在总结一年,新的机会还在产生,来自一些结合性的机会。比如电动车+无人驾驶的结合,可能就会在耗电相关方面给芯片机会。

总而言之,对于AI初创公司而言,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快速切入行业,形成人才、行业的积累,让自己更快发展,形成技术、行业上的滚动。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量子位 - 知乎专栏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via 量子位 - 知乎专栏 http://ift.tt/2lD9PF5
RSS Feed

RSS5

IFTTT

60秒ICO募资2.35亿,AI+区块链概念,这个风口上的公司有点怪

问耕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3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5亿。

募集这样一笔钱,需要多久?

在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的世界,一家主打"AI+区块链"概念的初创公司SingularityNET(奇点网络),不久前就完成了一次这样的募资。

这个数字虽然比不上李笑来Press.one的2亿美元,但应该在速度上取胜了。

总用时不到60秒。

不寻常的新公司

SingularityNET到底是干嘛的?

去年10月,SingularityNET才首次粉墨登场,其自我描述就像是热词集中营:首先是一个库兹韦尔式的公司名,以及AI、区块链、开源开放、交易市场……

SingularityNET的想法,是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建立一个分布式AI平台,每个区块链节点都是AI算法的备份,AI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可以将自己的AI产品分发给SingularityNET的用户,用户则通过专用的虚拟货币为服务付费。

例如图像识别、机器翻译等算法,通过区块链连接起来,便于不同的AI Agent(可以理解为AI程序)相互通讯,甚至合作。

比如说机器翻译应用在翻译一个文档的时候遇到了一张图片,它就可以自动请求一个计算机视觉程序来识别它。

SingularityNET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

  • 为AI Agent之间的交易提供了一个API和一套智能合约
  • 一个以代币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为调整经济参数而构建的的治理机制

此外,SingularityNET还将为AI Agent建立信用评级体系,现阶段一切交易都不收取任何费用等等。(感觉有点像一个AI淘宝)

不过SingularityNET的宣传功力,并不局限于热词,还有一个代言人:机器人索菲娅。

索菲娅还是SingularityNET公司的Chief Humanoid,类似首席机器人吧可能。

索菲娅,去年底大肆炒作了一番。其中包括获得沙特公民身份、参与联合国会议、在台上对话时怼马斯克等等。坦白讲,索菲娅作为机器人,在问答中表现得太好了。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了质疑,以目前的对话技术,根本做不到这个程度。

不信你试试苹果Siri、Google Assistant、亚马逊Alexa。所以索菲娅那些惊天的对话言论,也被质疑是写好的脚本。

不过,总归索菲娅是SingularityNET的加分项。它们之所以紧密捆绑,是因为老板是同一拨人。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看懂SingularityNET没有?如果还是觉得不清楚,可以前往官网查看更多。如果还不清楚,那也很正常。

毕竟,一切还都是纸上谈兵。

按计划,SingularityNET最早要在今年第二季度才会推出。如果不跳票的话。

不寻常的创始人

SingularityNET的创始人们也不寻常。这家公司的CEO是Ben Goertzel,机器人主管是David Hanson。

在2016年腾讯科技的一次采访中,Ben Goertzel被描述为"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主席、Humanity+世界超人协会副主席"。

△ 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官网

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官网地址在此:http://ift.tt/2Cq8FqT

去年大会的赞助商列的就是Ben Goertzel旗下的两个公司。大会也没有实际内容传播出来。

Ben Goertzel狂放不羁的个人主页

另外,Ben Goertzel还是金融人工智能企业Aidyia的首席科学家。在Aidyia的官网上,也有关于Ben Goertzel的简介,例如说他是"全球公认的AI领袖,AI子领域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开创者……撰写了100多篇科学论文"等等。

厉害了。

其他的不想多说了。通过Google学术搜索,能看到Ben Goertzel一些相关的作品,其中引用最多的是关于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的书籍。

至于论文,可以看看Ben Goertzel去年三月作为唯一作者发布在arxiv上的这篇Toward a Formal Model of Cognitive Synergy

论文地址:http://ift.tt/2Cv9XAU

以及Ben Goertzel、David Hanson等一起发表的Humanoid Robots as Agents of Human Consciousness Expansion。基本就是一个关于机器人索菲娅的介绍,好像不涉及数学推演。

论文地址:http://ift.tt/2y1PaTA

而David Hanson一直热衷于做机器人,大学毕业后曾在迪士尼担任艺术创作类的工作,包括为环球影城、MTV等设计开发机器人。

对了,上面提到的主角们,也似乎很爱中国。

例如,Hanson Robotics虽然是外国人创办的公司,但是总部却设在香港。而Aidyia公司的官网上,还列有一条中文新闻报道的链接。

以上。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整个项目很先锋,但也有一些奇怪的之处。总之,期待看到SingularityNET真正上线运行的那天。

相关材料

如果你对SingularityNET还想了解更多,可以查看一下他们的白皮书。

在量子位后台回复:"奇点网络"四个字,即可获取。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量子位 - 知乎专栏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via 量子位 - 知乎专栏 http://ift.tt/2lDI0MG
RSS Feed

RSS5

IFTTT

入职仅一年,套现5000多万后背刺马斯克搬走 Grok 核心代码库!-InfoQ 每周精要894期

「每周精要」 NO. 894 2025/09/06 头条 HEADLINE 入职仅一年,套现 5000 多万搬走 Grok 核心代码库! 业内专家:拥有菜谱不等于能做出同样的菜 精选 SELECTED AI 公司创始人现跑路迪拜! 80% 收入烧广告、假账骗投资人,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