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星期一

60秒ICO募资2.35亿,AI+区块链概念,这个风口上的公司有点怪

问耕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3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5亿。

募集这样一笔钱,需要多久?

在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的世界,一家主打"AI+区块链"概念的初创公司SingularityNET(奇点网络),不久前就完成了一次这样的募资。

这个数字虽然比不上李笑来Press.one的2亿美元,但应该在速度上取胜了。

总用时不到60秒。

不寻常的新公司

SingularityNET到底是干嘛的?

去年10月,SingularityNET才首次粉墨登场,其自我描述就像是热词集中营:首先是一个库兹韦尔式的公司名,以及AI、区块链、开源开放、交易市场……

SingularityNET的想法,是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建立一个分布式AI平台,每个区块链节点都是AI算法的备份,AI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可以将自己的AI产品分发给SingularityNET的用户,用户则通过专用的虚拟货币为服务付费。

例如图像识别、机器翻译等算法,通过区块链连接起来,便于不同的AI Agent(可以理解为AI程序)相互通讯,甚至合作。

比如说机器翻译应用在翻译一个文档的时候遇到了一张图片,它就可以自动请求一个计算机视觉程序来识别它。

SingularityNET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

  • 为AI Agent之间的交易提供了一个API和一套智能合约
  • 一个以代币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为调整经济参数而构建的的治理机制

此外,SingularityNET还将为AI Agent建立信用评级体系,现阶段一切交易都不收取任何费用等等。(感觉有点像一个AI淘宝)

不过SingularityNET的宣传功力,并不局限于热词,还有一个代言人:机器人索菲娅。

索菲娅还是SingularityNET公司的Chief Humanoid,类似首席机器人吧可能。

索菲娅,去年底大肆炒作了一番。其中包括获得沙特公民身份、参与联合国会议、在台上对话时怼马斯克等等。坦白讲,索菲娅作为机器人,在问答中表现得太好了。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了质疑,以目前的对话技术,根本做不到这个程度。

不信你试试苹果Siri、Google Assistant、亚马逊Alexa。所以索菲娅那些惊天的对话言论,也被质疑是写好的脚本。

不过,总归索菲娅是SingularityNET的加分项。它们之所以紧密捆绑,是因为老板是同一拨人。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看懂SingularityNET没有?如果还是觉得不清楚,可以前往官网查看更多。如果还不清楚,那也很正常。

毕竟,一切还都是纸上谈兵。

按计划,SingularityNET最早要在今年第二季度才会推出。如果不跳票的话。

不寻常的创始人

SingularityNET的创始人们也不寻常。这家公司的CEO是Ben Goertzel,机器人主管是David Hanson。

在2016年腾讯科技的一次采访中,Ben Goertzel被描述为"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主席、Humanity+世界超人协会副主席"。

△ 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官网

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官网地址在此:http://ift.tt/2Cq8FqT

去年大会的赞助商列的就是Ben Goertzel旗下的两个公司。大会也没有实际内容传播出来。

Ben Goertzel狂放不羁的个人主页

另外,Ben Goertzel还是金融人工智能企业Aidyia的首席科学家。在Aidyia的官网上,也有关于Ben Goertzel的简介,例如说他是"全球公认的AI领袖,AI子领域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开创者……撰写了100多篇科学论文"等等。

厉害了。

其他的不想多说了。通过Google学术搜索,能看到Ben Goertzel一些相关的作品,其中引用最多的是关于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的书籍。

至于论文,可以看看Ben Goertzel去年三月作为唯一作者发布在arxiv上的这篇Toward a Formal Model of Cognitive Synergy

论文地址:http://ift.tt/2Cv9XAU

以及Ben Goertzel、David Hanson等一起发表的Humanoid Robots as Agents of Human Consciousness Expansion。基本就是一个关于机器人索菲娅的介绍,好像不涉及数学推演。

论文地址:http://ift.tt/2y1PaTA

而David Hanson一直热衷于做机器人,大学毕业后曾在迪士尼担任艺术创作类的工作,包括为环球影城、MTV等设计开发机器人。

对了,上面提到的主角们,也似乎很爱中国。

例如,Hanson Robotics虽然是外国人创办的公司,但是总部却设在香港。而Aidyia公司的官网上,还列有一条中文新闻报道的链接。

以上。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整个项目很先锋,但也有一些奇怪的之处。总之,期待看到SingularityNET真正上线运行的那天。

相关材料

如果你对SingularityNET还想了解更多,可以查看一下他们的白皮书。

在量子位后台回复:"奇点网络"四个字,即可获取。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量子位 - 知乎专栏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via 量子位 - 知乎专栏 http://ift.tt/2lDI0MG
RSS Feed

RSS5

IFTTT

李开复:2018中国最大AI红利?是政策

李根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编者按:旧岁已逝,新年已来。2017年一年,中国AI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从顶会竞技,到创业融资,再到巨头布局,乃至大国博弈,AI有关的一切都在加速。那2018又会在此基础上塑造怎样的格局呢?哪些事件成为了AI发展的关键变量,中国AI又面临什么样的红利?

创新工场董事长、创新工场AI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博士,就此话题接受了量子位专访,谈到了他对2017年AI宏观发展的看法,以及对后续AI竞争格局的判断。

我们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对专访进行了第一人称改写。

△ 创新工场董事长、创新工场AI工程院院长李开复

最大变量

如果你问我2017年关于AI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会毫不犹豫回答你:一定是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不仅展示出了国家对于AI发展的重视,影响也将是全球性、历史性的。

在科技发展和政策规范的相互作用之间,最好的政策能够推动科技进步,不增加更多的限制,关于AI的发展规划,正在延续这样的传统。

我们之前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科技发展中,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我认为现在AI发展规划,能够让中国延续类似的成功。

这样的观点并非我个人之见,最近全球著名咨询智库欧亚集团发布了一份中国AI产业的最新白皮书,创新工场受邀提供了部分资料,其中欧亚和我们就中国政策执行落地方面有一致结论:由于中国政府在实现成果方面拥有良好的记录,这些政策规划应被认真对待。

举例来说,中国在2010年提出将成为高速铁路领域的世界领先者。现今,中国占有世界高速铁路的60%。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计划。几年内,中国的创业孵化器数量从2014年的1400个提升到8000个

所以没有理由不相信,拥有强大政策执行力和落地能力的中国,将会为全球AI的发展注入不可估量的"变量"

欧亚报告中国AI政策图

大国竞争分水岭

既然我认为AI政策是2017最大的变量,不妨举了最近的具体例子。

12月18日,北京刊发了无人车路测的细则,相比美国原本就宽松的交通政策,中国在允许无人车上路方面算不上早,而且从细则来讲,限定时间区域、明码标识"自动驾驶"等都看起来更严格。

但对于中国来说,无人车是全新的新事物,一切刚开始,政策从紧到松也情有可原,因为一开始谨慎一点,随着技术提升,再不断改善政策,总会把事情推动得更好,过去也能看到不少这样政策推动科技发展的例子。

而且中国与美国不同,我们不能只看到加州吸引了全世界的无人车公司前去路测,也要看到有些州在相关政策推进上并不容易。

但中国只要首都性、中央性的政策出台,还会带动地方性法规出台,而且地方为了落地,可能不光会给相关企业政策上的扶持,也会有财务上的补足,这会促进整个生态的发展。

另外,不能忽视的是美国选举和工会传统会对无人车等AI发展造成的阻力。

前几天,Jeff Dean(量子位注:Google大负责人)还转发评论了我谈论中美AI不同的MIT演讲,他为目前美国的AI推进和人才政策感到担忧。他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粗暴的美国民族主义者,一直倡导的科技进步也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但对于目前人才和科技发展方面的政策,他开始越来越多出面发声。

美国正在发生什么呢?像无人货车一项,是自动驾驶方向上的重要的垂直应用,但由于货车司机担心失业,于是卡车司机工会请求交通部延迟自动化卡车测试,这会造成无人货车技术研发上的进展缓慢。

所以现在我们无人车路测细则出台,我不认为中国不是没有弯道超车的理由。

关于无人车的研发,美国在技术推进上肯定要比中国早和快,但无人车最终还是要落地到具体场景的,在美国跑得很顺畅,不一定就能适应中国的路况,所以现在北京允许上路路测,不仅会节省更多中国无人车公司的跨洋协作成本,也能更快在中国路况场景下把无人车开起来。

国情优势

中国在政策方面的优势还不止于此。还是围绕无人车,可能还有一些路测之外的侧面——无人驾驶引发的安全问题、失业问题,还有交通设施上的作为等等。

比如交通设施上的作为,中国就会主动做一些事情。现在有些地方在和阿里合作城市大脑,也有和滴滴、摩拜的合作,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一些修改,这都会利于无人车更快推进。

或许不久将来,中国就有一条专门的道路允许无人驾驶上路、允许无人驾驶和其他客用车一起行进,还有可能在道路上装载传感器,让定位感知不仅发生在汽车端,也在路网端,这样也会推进无人驾驶到来。

实际这些措施也不是不会在美国发生,但在中国,大手笔的改革的发生概率总要更高一些。也有一些新城市建设或城市翻新,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机会,可以把无人车融入其中。

再比如保险理赔,中国也可能比美国更利于无人车发展。假设在美国,一个年轻画家要是被Google的无人车撞伤了手,可能面临的将是天价官司,索赔天文数字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在中国或许就有伤害引发赔偿的上限规定,这在美国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样的不同是由于国情不同造成的,也不会短时间发生变化,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更理性快速解决问题,也就会更加利于整个科技新事物的推进。

至于AI带来的失业问题,这将是全球性的,不分国界。但中国也有优势,至少中国现在不惧怕讨论,而美国很多大公司都不敢公开谈论,担心引发民众反对。所以这不是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方式,历史趋势如此,阻碍是没用的,更多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疏导、解决问题。

我并非历史学家,但过往大的技术革命造成职业变革,人类都经验可循,而中国可能在集中人力物力应对大变革方面,做得还比其他国家更出色,我对此并不悲观。

建议

OK,已经足够宏观而细致地谈论了我认为2017的最重要"变量"。

那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给AI创业者一点个人建议:

大趋势如此,大环境更好,对于整个AI创业者都是好消息,那对于创业者来说,可能最核心的就是利用拥有的资源和技术,实现快速迭代和滚动,最好还能够在垂直场景中做深做透。

我们还是以无人车举例,如果你现在做垂直行业应用,仍旧有一些机会。比如借助Apollo这样的基础平台,做货车、巴士,甚至矿车等应用,跟具体场景紧密结合,给出你的产品方案和解决方案,并在市场中获得验证。

巨头推出的平台Apollo,今年的确做得很成功,但也不意味着别人没有机会,毕竟安卓之外,iPhone肯定也有市场和前景,你看驭势科技做的就是具体场景的完整方案,累积得很快。

另一个建议是留意交叉领域出现的新机会。

可能年初的时候还不好说无人车领域会有哪些新机会,但现在总结一年,新的机会还在产生,来自一些结合性的机会。比如电动车+无人驾驶的结合,可能就会在耗电相关方面给芯片机会。

总而言之,对于AI初创公司而言,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快速切入行业,形成人才、行业的积累,让自己更快发展,形成技术、行业上的滚动。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量子位 - 知乎专栏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via 量子位 - 知乎专栏 http://ift.tt/2lD9PF5
RSS Feed

RSS5

IFTTT

60秒ICO募资2.35亿,AI+区块链概念,这个风口上的公司有点怪

问耕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3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5亿。

募集这样一笔钱,需要多久?

在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的世界,一家主打"AI+区块链"概念的初创公司SingularityNET(奇点网络),不久前就完成了一次这样的募资。

这个数字虽然比不上李笑来Press.one的2亿美元,但应该在速度上取胜了。

总用时不到60秒。

不寻常的新公司

SingularityNET到底是干嘛的?

去年10月,SingularityNET才首次粉墨登场,其自我描述就像是热词集中营:首先是一个库兹韦尔式的公司名,以及AI、区块链、开源开放、交易市场……

SingularityNET的想法,是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建立一个分布式AI平台,每个区块链节点都是AI算法的备份,AI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可以将自己的AI产品分发给SingularityNET的用户,用户则通过专用的虚拟货币为服务付费。

例如图像识别、机器翻译等算法,通过区块链连接起来,便于不同的AI Agent(可以理解为AI程序)相互通讯,甚至合作。

比如说机器翻译应用在翻译一个文档的时候遇到了一张图片,它就可以自动请求一个计算机视觉程序来识别它。

SingularityNET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

  • 为AI Agent之间的交易提供了一个API和一套智能合约
  • 一个以代币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为调整经济参数而构建的的治理机制

此外,SingularityNET还将为AI Agent建立信用评级体系,现阶段一切交易都不收取任何费用等等。(感觉有点像一个AI淘宝)

不过SingularityNET的宣传功力,并不局限于热词,还有一个代言人:机器人索菲娅。

索菲娅还是SingularityNET公司的Chief Humanoid,类似首席机器人吧可能。

索菲娅,去年底大肆炒作了一番。其中包括获得沙特公民身份、参与联合国会议、在台上对话时怼马斯克等等。坦白讲,索菲娅作为机器人,在问答中表现得太好了。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了质疑,以目前的对话技术,根本做不到这个程度。

不信你试试苹果Siri、Google Assistant、亚马逊Alexa。所以索菲娅那些惊天的对话言论,也被质疑是写好的脚本。

不过,总归索菲娅是SingularityNET的加分项。它们之所以紧密捆绑,是因为老板是同一拨人。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看懂SingularityNET没有?如果还是觉得不清楚,可以前往官网查看更多。如果还不清楚,那也很正常。

毕竟,一切还都是纸上谈兵。

按计划,SingularityNET最早要在今年第二季度才会推出。如果不跳票的话。

不寻常的创始人

SingularityNET的创始人们也不寻常。这家公司的CEO是Ben Goertzel,机器人主管是David Hanson。

在2016年腾讯科技的一次采访中,Ben Goertzel被描述为"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主席、Humanity+世界超人协会副主席"。

△ 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官网

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官网地址在此:http://ift.tt/2Cq8FqT

去年大会的赞助商列的就是Ben Goertzel旗下的两个公司。大会也没有实际内容传播出来。

Ben Goertzel狂放不羁的个人主页

另外,Ben Goertzel还是金融人工智能企业Aidyia的首席科学家。在Aidyia的官网上,也有关于Ben Goertzel的简介,例如说他是"全球公认的AI领袖,AI子领域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开创者……撰写了100多篇科学论文"等等。

厉害了。

其他的不想多说了。通过Google学术搜索,能看到Ben Goertzel一些相关的作品,其中引用最多的是关于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的书籍。

至于论文,可以看看Ben Goertzel去年三月作为唯一作者发布在arxiv上的这篇Toward a Formal Model of Cognitive Synergy

论文地址:http://ift.tt/2Cv9XAU

以及Ben Goertzel、David Hanson等一起发表的Humanoid Robots as Agents of Human Consciousness Expansion。基本就是一个关于机器人索菲娅的介绍,好像不涉及数学推演。

论文地址:http://ift.tt/2y1PaTA

而David Hanson一直热衷于做机器人,大学毕业后曾在迪士尼担任艺术创作类的工作,包括为环球影城、MTV等设计开发机器人。

对了,上面提到的主角们,也似乎很爱中国。

例如,Hanson Robotics虽然是外国人创办的公司,但是总部却设在香港。而Aidyia公司的官网上,还列有一条中文新闻报道的链接。

以上。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整个项目很先锋,但也有一些奇怪的之处。总之,期待看到SingularityNET真正上线运行的那天。

相关材料

如果你对SingularityNET还想了解更多,可以查看一下他们的白皮书。

在量子位后台回复:"奇点网络"四个字,即可获取。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量子位 - 知乎专栏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via 量子位 - 知乎专栏 http://ift.tt/2lDI0MG
RSS Feed

RSS5

IFTTT

浙江大学提出设计网络嵌入算法的度惩罚原则,可有效保留无标度特性

在 AAAI 2018 接收论文列表中,来自浙江大学的 Rui Feng 等研究者的一篇论文提出设计网络嵌入算法的度惩罚原则,可有效保留无标度特性,重构重尾分布的度分布,克服传统网络嵌入算法对高度顶点数量估计过高的缺点。机器之心对此论文做了简要介绍,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由于网络能够编码丰富而复杂的数据(如人际关系和互动),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已经在人工智能的许多领域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网络分析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正确表示网络,以保留网络的结构特性。最直接的方法是用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表示网络。但邻接矩阵会受到数据稀疏性的影响。其它传统的网络表征依赖于人工设计的网络特征(例如聚类系数),不够灵活、不可扩展,并且需要艰苦的人力。


本文研究了学习保留无标度(scale-free)特性的网络嵌入(Network Embedding)问题。作为一个网络的表征,顶点(vertex)嵌入向量被认为可以很好地重构网络。现存的多数算法都是在欧氏空间学习网络嵌入。然而,我们发现大多数传统的网络嵌入算法会对高度(high degree)顶点的数量估计过高。图 1(b)给出了一个例子,其表征由拉普拉斯特征映射(Laplacian Eigenmap)学习得到。我们尝试从理论上分析和理解这一点,并研究通过把我们的问题转化为高维球体填充问题(Sphere-Packing Problem),在欧氏空间中恢复幂律分布(power-law distributed)顶点度的可行性。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从理论上,适度增加嵌入向量的维度有助于保留无标度特性。详见第 2 部分。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在第四部分中对合成数据和五组真实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不仅能够保留网络的无标度特性,而且在不同的网络分析任务中优于最先进的嵌入算法。论文的贡献总结如下:

  • 我们通过将问题转化为高维球体填充问题,分析了在欧氏空间中基于学习到的顶点表征来重构无标度网络的难度和可行性。
  • 我们提出度惩罚(degree penalty)原则和两个实现来保留网络的无标度特性,并提高顶点表征的有效性。
  • 我们通过进行大量实验来验证我们提出的原则,并发现与几个最先进的基线算法相比,我们的方法在 6 个数据集和 3 个任务上有显著提升。

图 1:真实网络的无标度特性。(a)是一个学术网络的度分布。(b)和(c)分别是基于拉普拉斯特征映射(LE)和我们提出的方法(DPWalker)学习的顶点表征重构的网络的度分布。

图 2:从左到右:一个以集线器顶点为中心的自我中心网络(ego-network),一个可能的嵌入解决方案(等价于一个高维球填充解决方案),但导致重构失败,其中高度顶点的数目被估计过高。

表 1:数据集的统计数字。|V| 表示顶点的数量,|E| 表示边的数量。

图 3:模型参数分析。(a)和(b)分别展示了合成数据集和 Facebook 数据集中嵌入维度 k 的敏感性。(c)和(d)表示度惩罚参数 β 的敏感性。由于空间限制,我们忽略了其它数据集上的结果。

表 2:不同方法在无标度特性重构中的表现。对于每种方法,选择使 Pearson 系数最大化的 ε。

表 3:连接(link)预测的实验结果。

表 4:多分类任务的准确率。标签简写分别代表架构(Architecture)、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数据挖掘(Data Mining)、理论(Theory)、图论(Graphics)和未知(Unknown)。


论文:Representation Learning for Scale-free Networks

论文链接:http://ift.tt/2nQDZsy


网络嵌入(network embedding)的目的是学习网络中顶点的低维表征,同时保留网络的结构和固有特性。现有的网络嵌入研究主要集中在保留微观结构上,如顶点的一阶和二阶近似(proximity),而宏观无标度(scale-free)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无标度特性描绘了顶点度服从重尾(heavy-tailed)分布(即只有少数顶点具有高维度)的情形,这也是真实网络(例如社交网络)的关键特性。在本文中,我们研究学习无标度网络的表征问题。我们首先通过把我们的问题转化为高维球体填充(sphere packing)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在欧氏空间嵌入和重构一个无标度网络的困难。然后,我们提出了保留无标度特性的网络嵌入算法的度惩罚(degree penalty)原则:惩罚高维度顶点之间的近似度。我们分别利用谱技术(spectral technique)和 Skip-Gram 模型来引入基于我们原则的两个实现。在 6 个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表明,我们的算法不仅可以重构重尾分布的度分布,而且还可以超过各种网络挖掘任务(如顶点分类和连接预测)中最先进的嵌入模型的效果。


其它 AAAI 2018 论文:

]]> 原文: http://ift.tt/2qb4ryd
RSS Feed

机器知心

IFTTT

入职仅一年,套现5000多万后背刺马斯克搬走 Grok 核心代码库!-InfoQ 每周精要894期

「每周精要」 NO. 894 2025/09/06 头条 HEADLINE 入职仅一年,套现 5000 多万搬走 Grok 核心代码库! 业内专家:拥有菜谱不等于能做出同样的菜 精选 SELECTED AI 公司创始人现跑路迪拜! 80% 收入烧广告、假账骗投资人,微...